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讲ui设计的时候曾经给大家简单提到过关于用户体验设计这一方面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许多人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所以,我们今天就详细的给大家单独讲解一下。为什么在用户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依然在不断的提高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主要内容吧。
我们在讲产品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解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产品设计,那么基于业务,体验设计如何进行设计赋能呢?
设计赋能又该如何定义呢?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和论证,我们团队把设计赋能定义为:通过对业务全链路全角色路径地梳理,直击痛点,使用设计手段给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并设定可衡量的数据指标,不断打磨优化。该解决方案经过提炼和抽象还可以适用于类似业务场景即为赋能。设计师通过设计赋能去最大化体验设计的价值,影响业务发展。
作为体验设计的从业者,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通过服务内部客户,进而服务我们的最终用户,用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与业务一起成长。体验设计价值,共分为协同、增值与放大三个层次。
基于这个设计总纲,我又作了进一步地理解和细化,让它变得更具像,从而帮助我们的设计师去发现并推动落实更多的设计赋能项目。
首先,要做到的是深刻地理解,接触过B类业务的同学,一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感,就是B类业务的模式复杂,涉及到多角色在全链路中的协同,并且最终要通过模式给每个角色带来价值,这一切最终会形成一个商业生态圈。并且不同的B业务场景,还会有不同的用户形态以及用户的心智。以零售通为例,他就涉及到平台(多种运营小二和供应链小二)、仓配、供应商、拍档、小店主、消费者等多个角色,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协同从而提供价值、获得价值需要设计师有很好的全局观,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从中心发现那些可以通过设计手段去影响业务发展的机会点。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经由协同、创新两个层次,最终实现设计赋能。
设计赋能需要设计师从ued的专业领域向非专业领域去做跨界。这是对心脑体力都十分有挑战的过程,通过这段时间摸索,我总结了以下的方法体系。
1是指1个策略:人事合一。
老阿里人对这个词一定都很熟悉,这是阿里管理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思想。在推进事件发展的时候,需要将事件与事件里的人视为一个整体,充份考虑合作伙伴的诉求与目标,学会借助外力。
基于人事合一策略,衍生出8个具体的行动点:
1.找到关键的人运营是业务策略的制定者,产品是业务策略的实施者,而ued与技术是功能的实现者。运营负责“商业需求描述”,制定目标及价值,产品将目标用指标和技术方案“概念化”,ued则是通过可视化和可量化的专业技能将“概念化”转译成为“图纸化”,最终通过技术团队的代码编译来实现商业产品功能。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2.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渠道业务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与之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方案也需要随之做快速响应。设计师也需要及时掌握业务态势,快速调整设计方案。
3.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与关键岗位的人建立链接,提升信任感及沟通效率。
4.知己知彼,价值转化了解和熟悉协同部门的思考习惯、工作方式和业绩目标,用对方的语言来传递设计价值。
5.深入调研链路中的各个核心场景基于B类业务的复杂模式,设计师更需要多和各类内外部客户与用户做亲密地接触,收集一线声音,始于用户,终于用户。
6.实时掌握业务数据与动态我们通常能看到的数据表报,大多是从运营的视角出发,对业务指标的拆解和分析。用户使用流层面的产品体验详细指标分析报表会少一些。设计师如果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对提升自我竞争力与设计方案的说服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7.顺势而为,等待机会在推进方案实施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变数,当出现一些不可抗的客观因素时,不防耐下心来等待更好的机会,事缓则圆。
8.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能将一个可以影响业务发展的设计方案复用到其他的相类业务,才能将设计价值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设计师拓宽行业眼界,懂业务,懂趋势,才有可能举一反三。
作者:李蓓蓓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作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作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感谢大家对本次分享的阅读,如果大家对ui设计技术感兴趣的话,可以与我们的在线咨询老师联系,获取免费试听的方法。当然了,如果你想学习正式的课程的话,还是需要直接到校与老师联系的哦,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