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智能语音服务可以说是许多手机和设备目前在探索的一个功能,虽然说当下的手机设备中已经有这项功能了,但是这些只是非常基础的一些功能。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智能语音服务都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下面就开始今天的主要内容吧。
1、音箱是音箱,助手是助手,别再搞混了
Alexa是预装在亚马逊Echo内的个人虚拟助手,可以接收相应语音命令,Alexa可以被看成是亚马逊版的Siri语音助手。亚马逊在2015年6月开放了Alexa的语音技术,供第三方开发者免费使用,实现了Alexa与开发者的对接。
而Echo则是一款搭载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也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款智能语音助手类音箱。
2、智能助手类产品只是巨头的游戏?
前不久,苹果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响—HomePod。HomePod支持用户通过Siri控制音箱播放AppleMusic音乐,并实现新闻推送、事项提醒、闹钟设置、翻译等智能语音助手功能。HomePod将于年底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与我们见面,售价349美元。
有人将Echo、HomePod、GoogleHome三个产品进行互相对比,发现三个产品侧重点并不太一样。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方面,我认为Google(GoogleAssistant)和苹果(Siri)都有成为通用人工智能助手的潜质。GoogleHome的信息搜索质量更高,Echo产品打磨的更加成熟,商业落地最快,生态系统初步搭建完成。HomePod还未上市。
那么,智能助手类产品是不是只是巨头的游戏?目前来看,确实有这个趋势。产品并不只是一款硬件,还包含软件平台、算法、内容等,是个系统工程。所以说,做成一款成功的智能语音产品,并商业落地,不是一件容易事。
另一方面,也只有大公司才能最终做成像Alexa类似的语音助手。Alexa的背后是巨大的计算量、数据量,以及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务。项目对基础设施、人才的需求量不是小公司可以负担的。
3、国内有哪些类Echo产品?
我们先看一下AmazonEcho的全球出货量,2016年出货量达到了500万台。这个数量级在智能语音助手类音箱中绝对全球领先,国内做的最好的叮咚音箱也与Echo相差了一个量级不止。
就像前面讲的,智能助手类音箱创意很好,但要在国内做成好产品,并且卖上量,则和很多因素(产品体验、内容、技术、生态性等)相关,不是copytoChina这么简单。
国内企业,可以使用巨头提供的平台服务开发各种终端产品,深入巨头不直接触达的场景,或者还有机会。
好了,关于智能语音服务功能的一些发展变化趋势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了,下期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如何增加一些语音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