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在新媒体运营中我们会将不同的渠道进行划分而针对性的提高运营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社交和社区这两种渠道之间的区别都有哪些。
社交的需要更刚性,社区内涵更具有穿透力。
但社区社交下的即时通讯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刚需,可以理解为“iknowyou”,陌生社交是某些群体特定场景下的刚需,可以理解为“iwanttoknowyou”。
而社区则是切分了不同的内容标的给不同受众消费的一种形式,可以理解为”Ilikewhatyoudo”,所以社区连接了人与内容,并可能产生关系。
如果说即时通讯和陌生社交是线下生活的反映(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那么社区则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克服时空对社交的一种很高效的线上升级,线下难以通过内容聚合成社区。
社交有阶层属性,而社区有圈层壁垒。
阶层和圈层是不一致的概念,社会学的阶层通常有以下的因素构成:经济水平、学历水平、认知水平、家庭背景、年龄层次等,富二代和官二代是难以和山区孩子们在社交的话语体系下是难以聊到一起的。
而社区的话语体系下,通过内容这种载体是可以穿透阶层的。
比如在微博里你可以在线和王思聪对骂,可以直接和偶像互动,可以通过你喜欢的帖子/音乐等内容与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平等得沟通交流,onlyyoulikewhathe/shedo这也是微信如此强大的存在,微博也不会消亡,也会有更多内容社区的不断兴起和衰落。
不过,但也正因为有喜欢就会有不喜欢的偏好,所以社区又会有圈层壁垒。
具体是为什么的?
喜欢会产生连续反应,吸引一起同好的人;而这些个体又都会组成群体,群体之中经过内容和时间的沉淀以及社区平台的意志,会形成社区文化。
而文化是难以兼容的。
你就算放眼整个世界,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能相互兼容吗?只能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做不到包括所有人。
现如今的豆瓣已形成文艺青年看书观影的落脚点,知乎形成知识分子相互讨论学习的知识社区,B站成为z世代(95+00后)刷弹幕看二次元追漫画的佳游戏场所。
而当这他们想要往外拓展其边界,又都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初的社区调性一旦建立就是其大的竞争壁垒,也是大的圈层壁垒。
以上是社交(即时通讯+陌生社交)与社区大的不同。
此外,还可以再提几个小点:比如社交是相对去中心化的,只要你们建立了联系,你们之间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探探的重女轻男本质只是产品策略),你发微信对方就会收到(至于回不回看对方心情了)。
但是社区相对中心化一些,你在大V下留言或者发私信,多半是得不到回复的。
为什么?
因为被内容消费的社区前提是内容的生产,而社区内容的生产是有门槛的;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被更多人消费,被社区赋予更多的权重,而低质量的内容则局限于很少的分发流量,逻辑是不一致的。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社区的大V/Kol等节点会有更多的连接,继而形成一个相对大的中心节点,而普通用户则是零星的小节点。
(当然好的社区要给普通用户搭建良好有效的反馈通道,帮助意愿强的用户有更多的连接)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