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一般来说,互联网购物平台和一些内容运营平台都有自己的会员体系的,而这也是增加用户粘性和提高用户活跃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电商平台的会员体系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设计优化如何操作。
1.0会员体系存在的问题
信息结构层:
从平台视角来看,买家对成长规则认知不清晰,整套等级规则及对应权益的传递在平台中存在感弱;等级规则的计算逻辑处于半透明状态,仅向用户传递影响因子,不告知具体权重,由于等级成长和交易金额频次直接挂钩,而交易等级又细分琐碎影响具体统计指标,导致等级规则的**结构整体畸形**。 无线会员中心入口隐藏很深,并且页面信息结构过于老化完全套用PC结构,作为买家权益聚合页,在整体信息上并不吸引用户。目前页面访问量和活跃度都极低,用户对当前的成长状况分析和期望目标感知很弱,且没有对比,PC会员中心结构多层交叠,用户心智建立不完善;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用户访问量及活跃度极低;
用户感知层:
对买家而言,通过调研发现买家对当前L等级和交易勋章等指标感知模糊, 并不清楚这些标签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更感受不到等级是否与权益挂钩;各信息入口也未传递给用户会员概念。 对卖家而言,有经验的卖家会对买家进行打标分类;这就反推买家信息的参考价值;目前来看普通卖家从首次沟通到完成一笔交易过程中,卖家对买家的分类方式多样,没有统一且简单直观的参照指标做参考,会降低后续精细运营的效率。
当卖家经验不足又无买家重点信息透传引导时,卖家更容易错过优质买家。 目前行业和商家对平台会员等级的认可度较低。在设计上用户没有明显感知,链路体系分散,没有通感通识性。
2.0会体系要做哪些
结合目前现状及数据,2.0新成长规则将帮助商家更精准的识别买家信息,可为平台小二提供更清晰的分层运营参考。在买家交易链中对会员等级建立清晰路径和强感知,结合工具服务、定制内容、金融服务、折扣优惠等,为买家建立商人荣誉感,同时也可作为买家采购实力平台背书的一种表现。 设计目标:为用户传递一致性体感,增强买卖家认知度,与用户在认知方面达成共识。
设计如何优化
看了很多C类电商会员体系,整体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买家黏性,促进买家成长,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带来交易额和交易频次的跃迁。手段通常是通过成长值兑换积分,领取优惠券以及享受各级别会员服务或权益,提供与不同级别用户差异化的产品功能与服务。 整体节奏是消费-获取积分-兑换福利。
这是一套非常典型的C类会员打开方式,权益广、灵活多变,甚至为了积累积分会完成平台设定的各种任务,从用户角度看主要关注自己从平台收获了多少,使用多少;内在带有惊喜,更倾向小群体的专属独特性,这是一种是不断向内收取的过程;
但是仔细思考发现同步在B类场景下似乎不太合理;B类平台是撮合商与商之间的关系,平台能给的权益类型目前有限;用户来到平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采购,更多是为了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对B类买家来说,不会过多在意平台权益福利给了多少,而是在意是否能从交易商家获取更大价值;所以会员等级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用等级积分兑换平台权益,而是凭借自己的等级向卖家表达采购能力,再获得来自商家更多交易优惠。
可以看出所有行为都是围绕成本和利益,不断提升等级也是为了交易场上的专属特权,特殊等级被区别对待;所以这更像是向外表达的过程;
反向来看C类商家不会在交易中因为买家等级高低做区别对待,但在B类交易中,因为买家等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非常常见。
商人间交易通常涉及很多流程,对比价值交易价值传递也同样重要,传递方式与信息价值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双方的认同程度。
作者:郑萌萌
来源:U一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