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流量运营主要解决的是用户从哪里来的问题。过去粗放式的流量运营,仅仅关注PV、UV等虚荣指标,这是远远不够的。
1.流量概览指标体系
我们需要通过多维度指标判断基本的流量情况,包括量级指标、基本质量指标和来访用户类型占比指标。量级指标涉及不同平台:
Web端主要看访问量、PV和UV
APP主要看启动次数、DAU和NDAU
基本质量指标包括用户的平均访问时长、平均一次会话浏览页数(即访问深度)和跳出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用户的活跃度。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广泛应用在互联网运营中,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中,访客的类型一定有差异。
通过【概览】页面,运营人员清楚掌握流量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很好的评估过去的工作以及预测未来的流量走向。
2.多维度的流量分析
在网站流量分析中,主要包括访问来源、流量入口(落地页)、广告(搜索词)等角度。
首先,访问来源包括直接访问、外链、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在这个分析框架下,需要一层一层拆解,具体到每一个渠道进行流量分析。
以某博客为例,这是一个内容运营的子站,上面有很多数据分析和增长黑客的文章。我们通过访问来源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他渠道,从微博过来的用户数量和质量都偏低。在运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重新规划一下媒体推广的策略,把精力放到高质量渠道上。
其次,落地页的分析对流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因为落地页是用户到达你网站的入口。如果用户被导入到无效或者不相关的页面,一般会有较高的跳出率。
最后,广告投放也是目前流量运营的重要部分。一般涉及到的广告分析包括广告来源、广告内容、广告形式(点击、弹窗、效果引导)和销售分成等,我们通过多维度的分析来优化广告投放。
上面的三个因素主要是在web端的分析,对于APP分析,需要考虑分发渠道和app版本等因素。
3.转化漏斗分析
在增长模型中,流量进入后,还需要进一步激活和转化。激活在每个产品中的定义是不一样,无论如何,激活是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步骤的。我们通过转化漏斗,可以发现每一步。
以上图为例,我们分别对转化的每一步进行分析,分析上方的漏斗发现第一步到第二步的流失率最高,需要针对性优化。下方对不同渠道进行转化率分析,发现总体转化率为8%,但是来至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他渠道。有了各个渠道的转化率数据,我们可以针对性优化渠道运营策略。
4.渠道优化配置
在进行一系列的流量分析和转化分析后,我们可以进行相对应的策略制定,具体方式包括搜索词、落地页、广告投放优化等等。
对于成本低、质量高的渠道需要加大投放,对于成本高、质量高的渠道需要评估成本,对于质量低的渠道也需要做好评估。总体上,根据成本、流量转化等综合情况,对渠道配置进行整体管理和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