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策略模式是大多数软件编程开发程序员在开发软件的时候会经常用到的一种设计模式,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策略模式应用实践分析。
1.简介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的行为。该模式将不同的算法封装在各自独立的策略类中,使得它们可以互相替换,而不会影响到客户端代码。
2.主要参与角色
环境类(Context):环境类持有一个策略对象,并在需要执行算法时调用策略对象的方法。它提供了一个接口供客户端代码设置策略对象。
抽象策略类(Strategy):定义了策略对象的接口或抽象类。它描述了算法的通用行为,可以包含算法的输入参数。
具体策略类(ConcreteStrategy):实现了策略接口或继承了抽象策略类,并提供了具体的算法实现
3.工作流程
客户端代码创建一个环境对象(Context)。
客户端根据需求选择一个具体策略类,并将其设置到环境对象中。
环境对象在需要执行算法的时候,调用所持有的策略对象的方法。
策略对象根据自身的算法实现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给环境对象。
客户端通过环境对象获取算法的结果。
4.使用场景
多种算法选择:当有多个算法可供选择,且需要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其中一种算法时,可以使用策略模式。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压缩算法。
避免条件语句:当代码中存在大量的条件语句用于根据不同条件执行不同的行为时,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来替代这些条件语句。策略模式将每种行为封装在单独的策略类中,使代码更加清晰、可维护。
动态配置行为:当需要动态地配置对象的行为时,可以使用策略模式。例如,在电商系统中,可以根据用户的会员级别,动态选择不同的折扣策略。
可扩展性: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方式,允许添加新的策略类来满足新的需求,而无需修改现有代码。这种灵活性使得策略模式在需要频繁添加新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单一职责原则:策略模式可以将不同的算法或行为分离到各自的策略类中,遵循了单一职责原则,使得每个类只关注自己的策略实现。
5.优缺点
优点:
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方式来管理不同算法的实现,并将其与客户端代码解耦。
策略类可以灵活地替换和扩展,不会对客户端代码造成影响。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减少了大量的条件语句。
缺点:
增加了类的数量,每个具体策略类都需要单独实现一个类。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