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对于大多数程序员来说,35岁危机问题可以说是许多程序员都在担心的一个问题,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程序员35岁危机解决方法分享。
1、如何克服技术难题?
尽可能掌握问题的全景。了解别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故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理清自己对技术产品的认知,不断地复盘和反思。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个问题,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做法也是大相径庭。
了解细节。无论个人资历的深浅,无论听上去多么酷炫的想法,当你要接触一个全新的数据库引擎,仍然需要深入到代码中,将自己沉到细节中,你的想法才能终落地。
学会取舍。在着手架构设计的时候,明明知道哪些是好的和不好的,但仍要清醒地面对N种可能,并做出合适的平衡取舍。
2、站在35岁的十字路口,大龄码农何去何从?
根据业务类型,数据库通常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OLTP,主要是处理事务,强调效率;
一种是OLAP,分析这些事务型数据,强调分析决策的准确性。
以及两种的混合态:HTAP。
以业内热议的程序员“35岁中年危机”为界限,在35岁以前,技术开发者通常是做OLTP的事情,提升代码能力和效率,工作又快又好。当到35岁以后,可能个人代码能力不会再增加,事务处理能力也到达了峰值,此时就要去考虑转型。
比如从OLTP到OLAP,成为一个技术管理者,将自身过去的技术经验积累内化沉淀为团队的经验,帮助整个团队去决策、少走弯路。
或者从OLTP到HTAP,继续工作在一线,继续编码,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从过去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总结,让事务处理能力慢下来的同时,提高思考的完整性。
所以,面对所谓的35岁危机,重要的是要有积累和分析沉淀,“如果没有积累,35岁可能就真的成为了危机”。当然,“虽然经验是财富,但也可能成为你的瓶颈、你的围城,尤其是对技术管理者来说,一定要终身学习,避免个人的经验成为团队发展的天花板。”
3、实战经验分享,如何保持终身学习
每年至少看一万行代码,并复述代码的细节,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决定了他们对代码的理解,通过这种不同理解维度的思想碰撞,来提升团队的技术能力。
每月同看一本书。无论是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还是有阅历丰富的老人,共同阅读一本书,互相分享阅读感悟。
对代码的兴趣,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就足以支撑他们对数据库这样的基础软件技术保有长期的专注和热情。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456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