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上文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软件架构开发的常见类型与用法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分层架构与微内核架构的用法。
一、分层软件架构
顾名思义,这种设计中的组件(代码)被划分为子任务层,多个层叠加在一起。这可能是常见的策略。因为它通常是围绕数据库构建的,所以许多商业应用程序自然都将信息存储在表中。
这几乎是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许多流行、好的软件框架,如JavaEE、Drupal和Express,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这种结构。因此,用这些框架构建的许多应用程序自然具有了分层结构。
有时候,这被称为“N层架构”。下面的设计总共包含4层。
展现层:这是用户界面层,我们可以在这里查看以及向应用程序输入数据。
业务层:这一层按照服务器请求执行业务逻辑。
应用层:这一层是作为“展现层”和“数据层”之间桥梁。
数据层:这一层使用数据库来管理数据集。
二、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分层软件架构模式?
分层架构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场景/需求来考虑:
当开发人员较少而又要快速创建一个应用程序时。
以可维护性和关注点分离作为架构基石的应用程序。
必须遵守传统IT结构和流程的企业级应用程序。
分层架构模式适用于:
亚马逊式的电商Web应用开发。
一般桌面应用程序。
三、微内核软件架构
微内核软件架构模式的另一个名称是插件式软件架构模式。通常,软件团队会在开发具有可替换组件的系统时使用。微内核模式由两个基本组件组成:
核心系统处理应用程序基本、简单的操作。
插件模块处理其他的功能以及做专门处理。
假如你已经成功开发了一个聊天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是,你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互发文本,而且不需要连接到互联网。一段时间后,你想在应用程序中添加语音信息功能,并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因为微内核模式允许以插件的形式添加功能,所以你才能够将这个功能添加到一个已经投入使用的程序中。
四、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微内核架构模式?
应用程序的基本例程和高阶规则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应用程序有一套固定的核心例程和一个必须定期更新的动态规则集。
它非常适合分布式开发团队。
微内核架构模式适用于:
基于产品的应用及调度应用。
企业级应用,因为其所追求的适应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