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微应用架构的一些基础知识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下,微应用架构发展趋势分析。
采用微应用架构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验。在你初的几次模块提取过程中,要注意你的系统组件之间的界限、一个组件的隔离和迁移要求,代码库应该如何组织,以及你的工具需要如何改进以支持应用程序的构建、测试和部署,因为应用程序已经变得完全模块化。
在应用程序中已被隔离或由多个特性共享的部分可以成为你一个模块提取的理想选择。这几个模块只需对代码做一些简单的更改,让你的团队专注于提取过程本身并加以学习。例子包括基础组件,如API客户端;无处不在的用户界面元素,例如具有自定义风格的按钮;或没有上游依赖关系的低级特性集群,例如标准库扩展。
一旦你提取出三到五个模块,就把你所学到的转化为创建新模块的明确标准。这些标准应该规定一个模块的代码库应该如何组织,它应该如何集成到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中,以及它的CI设置。自动化应该使任何人都能生成构建新模块所需的“脚手架”。这种在学习、文档和工具方面的早期投资将为剩余的迁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应用架构仍处于起步阶段,团队有很多空间来迭代并创新这些方法。我期待有更多的开发者来实验它的实施细节,进一步拓展它的界限,并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我希望这个关于架构的可能性、特点和挑战的讨论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起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