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在入职的时候都签订了竞业协议,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签订竞业协议都需要了解哪些问题。
虽然竞业限制条款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每个签订的员工都要履行,毕竟签订竞业协议是一回事,启动不启动又是另一回事。前期企业与员工签订了竞业协议,后续企业是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需要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
相对来说,职位等级越高的员工在处理竞业协议时会越谨慎,在前公司和下任公司的协调沟通上也做得更好。而核心涉密部门的员工离职一般会有时间不等的脱敏期,之后才会离职,公司仍不放心的话,也会做相关调查。
近几年,竞业协议纠纷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些诉讼案例中,经常发生的争议点包括:员工是否属于竞业限制人员、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的范围过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是否视为违反竞业协议以及竞业限制公司自主扣除竞业限制补偿金的税费等。
目前,大家也会想出一些办法来规避竞业协议,但实际上未必管用,且风险不小。对于目前常用到的用其他名字入职、与入职公司关联的其他公司或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协议的规避方式,上述操作方式在企业有确切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后,法院一般还是会认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入职公司如果知情的话,可能还要承担不正当竞争的责任。
目前,企业与员工一旦发生了纠纷而诉诸法院,企业胜诉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因为公司肯定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后才会起诉。
除了有劳动者因设法规避而违约外,还有很多人触犯竞业限制其实都是无意识的,因为不懂法或者不看里面究竟约束了哪些行为,导致泄露了公司机密。但技术人员基本上签订了竞业协议,就需要遵守竞业协议约定。
当然,员工如果认为自己不应该负有竞业限制义务,在签合同的时候要主动和企业协商,或者在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明确和单位协商。如果单位明确不要求员工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要请单位出具书面说明。
从企业角度出发,其实很少有公司愿意启动竞业协议,毕竟公司还要支付一定的赔偿金。对于拥有几万人的大公司,员工每个月的入职、离职率相对都很高,如果给所有离职的人竞业补偿金,那将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