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数据库架构是大多数后端编程开发程序员都需要熟练掌握的一个编程技术,今天太原达内的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数据库架构事务的概念与特性。希望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大家对于数据库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1、什么是事务(Transaction)?
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要么完全地执行,要么完全地不执行。事务处理可以确保除非事务性单元内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不会永久更新面向数据的资源。通过将一组相关操作组合为一个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的单元,可以简化错误恢复并使应用程序更加可靠。一个逻辑工作单元要成为事务,必须满足所谓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事务是数据库运行中的一个逻辑工作单位,由DBMS中的事务管理子系统负责事务的处理。
2、事务的4个特性
原子性(Atomic):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通常,与某个事务关联的操作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是相互依赖的。如果系统只执行这些操作的一个子集,则可能会破坏事务的总体目标。原子性消除了系统处理操作子集的可能性。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这种特性称为事务的一致性。假如数据库的状态满足所有的完整性约束,就说该数据库是一致的。
隔离性(Isolation):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到底是另一个事务执行之前的状态还是中间某个状态,相互之间存在什么影响,是可以通过隔离级别的设置来控制的。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结束后,事务处理的结果必须能够得到固化,即写入数据库文件中即使机器宕机数据也不会丢失,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