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开始通过算法来提高用户营销的精准度,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杀熟问题如何解决。
大数据杀熟虽然具有隐蔽性,可一旦曝光就很难隐藏。复旦大学孙金云团队通过800余次的手机软件打车调研发现,打车用的手机价位同打车成本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该结果也被很多网友称为“大数据杀熟实锤”。类似的方法也曾经被如英国的竞争和市场管理局、欧盟委员会使用过,通过征集数字“神秘顾客”来跟踪比较网页上的差异化定价。大数据杀熟虽然隐蔽,但并非不可见。
算法被滥用会造成价格歧视,但也可被用来发现问题。一种叫做“抓取审核”的方法,就是通过合法爬取网站上与价格相关的数据,比如地理信息、搜索排序、商品评论等,同性别、设备类型等进行关联比对,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价格歧视现象。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逆向工程接入API直接去进行测试,通过输入特定的数据结构问卷来获取输出结果,进而破解定价算法,审核模型偏见。
平台的消极监管会助长算法伤害,需要多方评估监督。大数据杀熟有赖于界面诱导和算法不透明,通过调整界面和算法系统,网页或应用可以重新规划用户的选择框架和浏览路径,并且可能会以消费者不太情愿的方式搜集和使用数据。但这些并没有造成直接的伤害,平台甚至还会从中受益,因此会睁只眼闭只眼。面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平台宁愿暂停服务而不愿花力气去解决。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征询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媒体公众的意见,对此进行行业评估、跟踪研究和舆论监督,通过外部质询推动平台业务健康发展。
提高算法素养和维权意识,形成整体性的良性共识。可能在几年前,算法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一个略带神秘的字眼,但随着智能设备、智能应用、智慧生活的逐渐普及深入,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生活在一个算法无所不在的世界里。那么如何来认识算法,如何看待经由算法产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如何调整自身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更好地适应并驾驭算法,可能是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素养。对于智能追踪,有些想法比较矛盾,比如不上网、不用智能设备、关掉推荐等,但这些功能确实又很方便。而目前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用户算法权益的案例还非常少,很多人知道个人信息很重要但又不知该如何自我保护。这些都需要时间在社会中形成良性共识,需要专业群体发挥关键作用,需要社会各界重点关注重视。
希望这辈子,最让你无悔的事情就是来达内学习!学习向来不是件易事,但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希望你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永远记得,达内将与你一同前行!现在扫码,立即领取万元课程礼包,助力0基础快速入行,为你梳理行业必备技能,全方位了解岗位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