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面向对象编程是程序员在学习软件开发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的编程开发方法之一,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与特性。
一、面向对象编程概念解析
面向对象编程OOP给我们一种概念,就是“万物皆对象”——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把现实中的物(包括动物、人物、甚至无生命的事物)抽象为一种计算机语言(比如Java)能懂的模型,那么接下来,计算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OOP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使我们不必依照计算机的限制来模拟现实中的物;我们可以基于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构建对象,使这个对象具有现实中物所具有的特征(对应Java类中的属性)和行为(对应Java类中的方法)。物不同,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方法就会不同。
二、面向对象编程的意义
1)万物皆对象。
2)程序是对象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他们通过发送消息来告知彼此要做的事情。
3)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类型,也就是“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抽象数据类型)的一个实例”。尽管每个对象都是的(在内存中拥有一个的地址),但具有相同状态(属性、变量)和类似行为(方法)的对象可以归属为一个类。
4)每个对象都提供了某种服务。比如说孙悟空可以跳上树上(丛林之舞),然后再跳下来对区域内的敌人造成减速和伤害(乾坤跳跃)。
三、面向对象编程特性
面向对象编程的代码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因为面向对象有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每个对象的模板——类可以自由地定义属性和行为,使其有别于别的类。
2)继承,子类可以轻松地复用父类的代码(属性和行为),只需要一个关键字——extends。如果父类的属性不满足子类的需求,可以追加;如果父类的方法不满足子类的需求,可以覆盖。
3)多态,这个特性是基于前面两个特性衍生出来的,比较难掌握一些。可以先尝试理解一下。现在有两个对象,一个是子类的对象,一个是父类的对象,假如把它们传递给同一个方法的时候,该方法的参数可以定义为父类的类型(假如定义为子类类型的时候,父类就无法传递),方法在执行的时候会自动识别传递的是父类还是子类。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