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软件测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越发受到程序员的重视了,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软件测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表现都有哪些形式。
1.需求分析审查
需求分析是对用户需求进行确认和整理后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等项的划分,并将其细化为多个实现点,将用户的需求与软件的设计目标进行关联,生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它不仅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也是所有子系统项目规划、设计和编码的基础。因此,它描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其评审即静态测试活动是不可掉以轻心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是由评审组在对其仔细研读的基础上,站在各自的角度全方位地查找缺陷的过程。主要看其是否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统预期的外部行为和用户的可视化行为;在功能点的描述上是否具有二义性;在实现上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过会议方式将缺陷确认、整理、修改到评审组认可。
2.设计审查
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它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对系统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概要设计是站在较高的层面上将整个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并将各功能项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在各个模块中来实现;根据系统的复杂度,可在每个模块中再进行下一级子模块的划分。详细设计则深入到每一级子模块当中,涉及到每个功能的具体实现流程、使用的数据结构乃至函数级的具体实现流程。它不但要考虑是否能更好地完成需求规格中向用户承诺的性能,还要兼顾其可靠性等质量保障。对软件设计的审查是通过评审对设计文档进行预审后,在评审会议上与设计人员将问题一一确认来实现。
评审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审查设计是否覆盖到用户提出的每个功能点,对每个函数流程或伪代码进行逻辑与语句的审查,更重要的、也是容易忽视的是要求评审要以自己的经验,重点对设计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函数执行效率、资源访问冲突风险等进行合理评估,以便尽早地把这些对系统开发有着颠覆性影响的问题在编码及单元测试之前排除。
3.代码审查
代码审查是通过代码走读的方式来实现的。代码走读是开发人员在对某个模块的代码(必须编译通过)依据设计说明书完成编码后,进行的代码评审活动。代码走读前要在内部统一标准,明确质量目标。评审中,除了看编码是否紧扣设计外,走读还应兼顾三个层面:一个层可称之为单元走读,关注的是“单元”,一般是一个方法或一个类,需要查找代码层面的错误,比如数据库网络资源的回收、一些异常的捕捉、空指针的检查及关键字的使用是否正确等;二个层面可称之为集成走读,关注的是接口和流程,包括传人的参数检查、返回值检查及流程能否顺利地进行和正确串联等;三个层面可称之为系统走读,关注的是功能层面和业务逻辑,这时发现更多的应该是逻辑错误和功能缺陷。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