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出现在我能的生活之中,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AR增强现实技术都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个阶段是信息数字化时代,所有文本信息被数字化。网络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然后通过电脑、搜索引擎索引信息,人类可以极其便利的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流通效率变得高效起来。而主导整个时代的正是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公司。
另一个阶段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交网络时代,人类的关系、行为被网络连接起来。想想我们每天使用的微信、微博,在连接了你与各种各样的人,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你的行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也过于精准频繁地推送了不少广告。
“我们用网络数字化了信息,用社交媒体数字化了人际关系,比如微信。现在我们要实现更多方面的数字化,包括物联网或者地理位置,并且我们即将通过各种设备包括手机、AR等让整个世界实现云端互联。”
让整个世界实现云端互联,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而事实上,我们正迎接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在这个时代,万物都能计算,都能联网,我们所处的世界将变成一个超级计算机,这个时代我把它称作空间互联网,即实现了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连接。
实现万物互联、网络化的前提是万物数字化。每一个房间、每一栋楼、每一条街道,甚至这些不同尺度空间里的所有物体,比如桌子、杯子、汽车,当然还有人,都会被数字化之后连接起来,被智能终端所识别、索引。
互联网连接了人与人、人与虚拟世界,而作为被广泛认为是继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的AR,连接的是人与人、人与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和物理空间,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和空间计算是这个计算平台大的特点。显然,问题出在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连接上,缺乏连接的介质,这个介质就是我们说的AR云。
如何构建AR云。通常来说,有两种地图数据采集方式,一种是中心化的采集,二种是去中心化的众包采集。中心化采集如同传统的地图采集方式,完全由厂家测绘构建地图数据。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弊端,由于每个用户所处空间不同,采取中心化的方式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AR云。世界是无限的,而我们日常活动的区域、感兴趣的区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如果先从有限的兴趣点做起,不同的用户会通过手机摄像头建立不同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积攒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AR云,通过这种众包、渐进式、分而治之的去中心化采集方式,则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实时更新、能进化的AR 云,成本也比中心化方式低得多。当然,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隐私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R云带来的一些能力。一个能力是持久化,长期以来,AR的体验不具备可持续性,用户通过智能设备在物理空间中摆放一个虚拟物体关闭设备后再次打开就无法看到先前设置的内容,这极大地限制了AR的应用场景,而AR云因为获得了物理空间的绝对位置,使得AR具备了持久化能力。二个能力则是多人共享,改变了此前AR只能单用户体验的局面,使得AR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AR社交、AR多人在线游戏…都成为可能。
节选:36氪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