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运营平台都开始看重原创的内容生产运营的方式,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资讯类型的平台与社区类型的平台在原创内容的选择上都有哪些区别。
01资讯类产品
UGC类型:互动评论
代表性产品:网易跟帖、微信公众号留言
关键驱动因素:资讯内容品质&独特性、评论氛围
运营思路:内容定位+日常运营激励+优质内容整合
1、确立内容定位和调性
作为文末评论,内容受文章主题影响有不同的特点,例如:
观点型:多见于争议性话题,如7月份的朋友圈刷屏级文章《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评论区站成两队,自带看点;
故事型:新世相公众号文末的“晚祷时刻”就像是一个征集“诱饵”,留言区总上演各种年轻人的故事,有时精彩度超过了文章本身;
调侃型:麦当劳改名金拱门,网友评论炸锅,开封菜、金旋风、沙县国际等段子涌现;
可以看出,网易跟帖一直宣导的“态度”定位符合上述一种特点,也是因为长期以来,网易新闻中社会新闻类资讯的评论数占比高,而这种资讯内容的评论通常和观点、看法有关。产品、内容的调性文化,主要取决于对内容的定位。资讯类产品应结合自己产品的特点,确立特色的内容定位,“故事”、“脑洞”、“有趣”无不可以。
2、日常运营激励
(1)话题、活动运营
借势热门事件、或者有争论性的话题资讯,发动用户参与生产评论。如果希望效果好一些,好搭配奖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奖励。网易跟帖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圆赛诗会”,除了高奖项外,还以“一步成诗”等红名称号(头衔)作为奖励,这在诗文化孕育成长下的网易跟帖用户心中也是一种殊荣。
(2)激励文章作者对用户评论进行回复
3、优质内容整合,关联生产者
评论虽属于“短平快”的内容,不乏有价值的“智慧闪光”。通过价值内容的挖掘,组成专题或特色栏目,推荐到核心运营位,可以发挥内容的“余热”。如网易跟帖的特色栏目《神评组》、《二楼定律》、《高楼督造处》《所有人答所有人》等,为用户熟知,并形成了一定的用户拥趸。
在对内容整合呈现时,需同时对内容生产者进行曝光露出,把内容价值关联到“人”身上,形成个人关注效应,从而激发内容生产者的动力。
总结:评论是非常轻量级的UGC类型,不太适合做很重的用户运营,把内容引导做好,调性氛围维持好,避免沦为情绪的发泄地,避免内容水化,用户不流失,就能保持健康的生长。
02社区类产品
UGC类型:图文、动态
代表性产品:豆瓣、简书、知乎、贴吧
关键驱动因素:氛围维护、核心用户活跃度、优质内容呈现
运营方法:建立社区文化+话题活动运营+优质内容生产者运营
1、建立内容规范,塑造社区文化
文化氛围是一个社区的“性格”,别人一提起社区名字,就会联想到的关键词。比如“文艺”之于豆瓣,“生活化”之于贴吧,“科技发烧”之于小米社区,它会吸引着性格相投的用户。氛围不是自然而然产生,需要一套社区管理规范(常见于产品的帮助中心),并持续、长期的运营维护。
知乎从11年上线后坚持采用邀请制,奠定了高品质问答社区的氛围,13年开放注册,后来者受氛围影响也能不用太多教育,“不逾矩”,加之知乎长期以来对商业化的克制和耐心,才能一直对外保持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文化。
2、话题活动运营
热门话题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社区想要聚拢人气,就要借势热点话题,或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品组织活动,调动用户参与。
豆瓣围绕书影音提供了大量的小组话题交流、同城活动等,选题能和文艺青年的用户群体特征相契合,所以,任意点进去,都能看到比较多且优质的UGC。
节选:运营狗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