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相信大家在访问网页和使用app软件的时候应该发现了,在一些可折叠的部位都有展示更多,或者是其他的交互方式来提醒用户浏览其他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交互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1.“+”的运用场景
我们常见的产品中,采用“+”功能的场景,大致分为两种:a.(上传)内容选项;b.(聚合)快捷功能。
a.(上传)内容选项
根据“+”的直观表意,大致也能猜到它的运用跟“添加”、“上传”某个东西相关。
比如:微博,点击“+”入口后,是选择所要上传的内容类型。(可以晒自己精修X小时后妈都认不出来的自拍、也可以晒逗比的小视频、或者老子就想搞一场直播)。
b.(聚合)快捷功能。
众所周知,产品为了节省界面空间,同时避免过多功能给用户不必要的干扰,会选择把一些不常用的快捷功能收到二级展示。常见的产品中,他们选择把这些快捷功能塞进“+”里。
那么,你是不是觉得“+”功能跟“…”功能承载的内容是一样的?比如:乐趣页右上角“...”,同样是对频率较低的功能的集合。
2.“+”的展开方式
当用户触发界面中的“+”时,常见的展开方式有3种,分别是:a.气泡弹出框;b.动态栏;c.沉浸模式。
a.气泡弹出框
气泡弹出框,这个控件又常被称为Popover,一般是由一个矩形和三角箭头组成的弹出窗口,通过点击Popover内的按钮或者非Popover的屏幕其他区域可关闭。
b.动作栏
动作栏,这个控件官方称之为ActionSheet,是用户触发“+”后,出现的一种模态弹出框,里面包含一组与当前情景相关的选项,一般用于上传内容选项。
c.沉浸模式
沉浸模式,指的是当触发“+”时,用户在全局蒙层上进行功能操作,同样适用于上传内容选项。
总的来说,在常见的产品中“+”功能的运用场景有:(上传)内容选项、(聚合)快捷功能;它的展开方式可分为:气泡弹出框(适合承载快捷功能)、操作栏(适合容纳内容选项)、沉浸模式(容纳内容选项的同时,拓展性更强)。其实,交互形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内容需求和产品目标。
作者:苏大牙
节选:站酷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