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很遗憾这么多年我基本都在互联网IT相关的数字设计领域里,我也很想跨界到服装及建筑设计,但隔行隔山,最终只能就自己房子捣腾一下室内设计。另外受宝马邀请,前两年也有机会以顾问身份参与到MINI的车载智能产品的创意设计中去。
我把互联网IT软件设计和其他设计笼统的分作:屏幕上的设计和超出屏幕的设计。目前真正吸引我的,是超出屏幕的东西,框在电脑显示器和手机屏幕里的有限空间设计已经很难点燃我的热情。这两年的创业潮,大部分人在做的事情都是你做一个App,我也做一个App,我的比你好用一点,功能多一点,就这样而已。国家炒得火热的“互联网+”概念,其实一点也不新,从我2002年做企业网站时不就是互联网+吗,把传统行业的生意搬到网上,已经加了多少年了。不过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及智能汽车倒是真正有意思能突破的方向,无形中消除掉科技和传统产业的隔膜,让原本僵硬存在着的东西变得活起来,这是设计的一个大趋势。
当然即使在身边万物都变得智能的社会中,我还是不太喜欢为了设计而设计的行为。用豆瓣设计总监蒙晨的话来说:设计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好设计一定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这种规律让人舒服、愉悦。好设计不是被“设计”出来的,因为自然规律就在那,发现它并且合理利用,获得更多人共鸣也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微软推出扁平化Metro Design,苹果去拟物化设计,Google的Material Design,都是在把曾经的过度设计剥离的过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设计是要把东西做对,在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快速准确地把对的信息有效传递给用户——这才是设计肩负的责任。当然我每每看到Dribble上的精彩细腻的设计作品也都会收藏,我也十分喜欢@小火 等设计天才的作品,即使我对锤子手机无感,但也仍然佩服他们对UI的极致打磨,在扁平化的年代,他们需要付出百倍的时间成本来造就一个悦人悦己的作品,这种执着非常不易。
“也许有一天我老了不能再做这一行了,那时候可能我还没赚够到处玩的钱,但是没关系啊,我回头看看我曾经做过的东西,已经足够开心了。”这是Logicdesign的设计总监Saber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每当想到这,我多少会感到触动,相对于那些在大厦工位上面对电脑背对指点江山的众神加班改稿的设计师,真正在为设计劳心劳力且十分开心的设计师,总是更幸福的。